0535-2311862
烧伤后伤口消毒是预防感染、促进愈合的关键步骤,需根据烧伤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方式。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:
---
一、烧伤程度判断
烧伤分为三度,消毒前需先判断严重程度:
1. 一度烧伤:仅伤及表皮层,皮肤发红、疼痛,无水疱(如轻微晒伤)。
2. 二度烧伤:伤及真皮层,出现水疱、肿胀,疼痛明显。
3. 三度烧伤:伤及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,皮肤呈苍白、焦黑或炭化,可能无痛感(神经受损)。
注意:三度烧伤或面积大于手掌的烧伤需立即就医,自行处理可能加重损伤。
---
二、伤口消毒前的紧急处理
1. 立即冷却伤口:
- 用流动的冷水(15-25℃)冲洗伤处15-20分钟,避免冰敷(可能冻伤)。
- 化学烧伤(如酸、碱)需持续冲洗30分钟以上。
2. 移除衣物或饰品:
- 轻柔剪开覆盖伤口的衣物,避免撕扯粘连部分。
3. 保护水疱:
- 二度烧伤的水疱切勿自行刺破,以免感染。
---
三、消毒步骤与推荐用品
1. 一度烧伤消毒
- 清洁伤口: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冲洗,去除表面污物。
- 消毒剂选择:
- 碘伏:刺激性小,适合浅表烧伤,涂抹后无需酒精脱碘。
- 苯扎氯铵溶液(0.1%):温和抗菌,适用于敏感皮肤。
- 涂抹药膏:可薄涂凡士林或无菌烧伤膏(如磺胺嘧啶银乳膏需遵医嘱)。
- 包扎:一般无需包扎,保持干燥即可。
2. 二度烧伤消毒
- 清洁:生理盐水冲洗后,用无菌纱布轻拭渗出液。
- 消毒:
- 碘伏或氯己定(0.05%)擦拭周围皮肤,避免直接接触创面。
- 避免酒精、双氧水:刺激性大,可能延缓愈合。
- 覆盖伤口:
- 涂抹抗菌药膏后,用无菌非粘性敷料(如硅胶纱布)覆盖。
- 水疱完整时,敷料需松散包扎,避免压迫。
3. 三度烧伤处理
- 禁止自行消毒:立即用干净湿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,送医处理。
- 禁忌:勿涂抹药膏、牙膏、酱油等,可能干扰医生判断。
---
四、消毒后的护理要点
1. 每日观察:
- 检查有无红肿、化脓、异味等感染迹象。
2. 换药频率:
- 一度烧伤:1次/天;二度烧伤:1-2次/天(渗出多时增加)。
3. 环境要求:
- 换药前洗手,使用无菌器械,避免触碰敷料内侧。
4. 疼痛管理:
- 可口服非处方止痛药(如布洛芬),避免阿司匹林(可能增加出血)。
---
五、常见消毒误区
1. 错误使用家庭偏方:
- 牙膏、黄油、鸡蛋清等可能滋生细菌。
2. 过度消毒:
- 频繁使用强效消毒剂(如酒精)会破坏新生组织。
3. 忽略感染征兆:
- 发热、伤口周围红肿扩散、脓液需及时就医。
---
六、特殊注意事项
- 儿童与敏感人群:优先选择无痛消毒剂(如碘伏),避免含苯酚类产品。
- 面部或会阴部烧伤:建议暴露疗法(不包扎),定期清洁。
- 疫苗接种:深度烧伤或污染伤口需评估破伤风免疫情况。
---
七、何时必须就医?
- 烧伤面积>5%体表面积(约手掌的5倍)。
- 面部、手足、关节等部位烧伤。
- 出现发热、伤口渗液浑浊、疼痛加剧等感染症状。
---
八、预防感染的其他措施
1. 饮食支持:增加蛋白质(如鸡蛋、鱼肉)和维生素C(柑橘类)摄入。
2. 避免抓挠:儿童可戴棉质手套。
3. 防晒:愈合期皮肤敏感,外出时遮盖伤处。
---
正确消毒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,但严重烧伤需专业医疗干预。日常备齐急救用品(如碘伏、无菌敷料),并定期检查有效期,可提升应急处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