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35-2311862
一、蛇盘疮概述
蛇盘疮,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(Herpes Zoster),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, VZV)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。该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,痊愈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中,当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,引发带状疱疹。因其皮疹常呈带状分布,形如蛇盘绕,故民间称为“蛇盘疮”。
二、初期症状
带状疱疹的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,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。以下是常见的早期表现:
1. 前驱期症状(发疹前1-5天)
- 疼痛或异常感觉: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局部皮肤出现刺痛、灼热感、瘙痒或麻木,通常局限于身体一侧的某一神经节支配区域(如胸背部、腰部、头面部)。疼痛可能为持续性或阵发性,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。
- 全身不适: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、乏力、头痛或食欲下降等类似感冒的症状。
- 淋巴结肿大:疼痛区域附近的淋巴结可能出现轻度肿大。
2. 皮肤表现(发疹期)
- 红斑与丘疹:初期皮肤出现不规则的红斑,随后发展为簇状红色丘疹,常伴有明显疼痛。
- 水疱形成:丘疹在1-2天内迅速演变为透明水疱,疱液清亮,周围有红晕。水疱群集分布,沿单侧神经节呈带状排列,一般不越过身体中线。
- 特殊部位症状:
- 头面部:若侵犯三叉神经(尤其是眼支),可能引起眼睑红肿、结膜炎或角膜溃疡,需警惕视力损伤。
- 耳部:侵犯面神经或听神经时,可能导致耳痛、耳鸣或听力下降(Ramsay Hunt综合征)。
三、辨别方法
1.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
- 单纯疱疹:疱疹较小且易复发,多出现在口唇或生殖器,疼痛较轻。
- 接触性皮炎:有过敏原接触史,表现为瘙痒为主的红斑或水疱,无神经痛。
- 肋间神经痛:仅有疼痛而无皮疹,需结合病史排除带状疱疹前驱期。
- 虫咬皮炎:瘙痒明显,皮疹分散,无带状分布特征。
2. 诊断要点
- 单侧性:皮疹和疼痛严格局限于身体一侧。
- 神经痛:疼痛先于皮疹出现,且与皮疹范围一致。
- 皮疹演变:从红斑→丘疹→水疱→结痂的典型过程。
- 实验室检查:疱液PCR检测病毒DNA或血清抗体检测可确诊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 高危人群
- 50岁以上中老年人(免疫力下降)。
- 长期压力大、熬夜或患有慢性病(如糖尿病、肿瘤)者。
- 未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群体。
2. 及时就医指征
- 头面部皮疹(尤其眼部周围)。
- 剧烈疼痛影响生活或睡眠。
- 水疱破溃后继发感染(脓液、发热)。
-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(如HIV感染者、化疗后)。
3. 预防与护理
- 疫苗接种: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。
- 避免抓挠:水疱破溃易导致细菌感染。
- 疼痛管理:早期使用抗病毒药(如阿昔洛韦)联合镇痛药可缩短病程。
五、总结
带状疱疹的早期识别关键在于关注单侧神经痛与皮肤变化的关联。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一侧躯体疼痛伴皮疹,应高度怀疑并及时就医,以减少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。通过了解典型症状和鉴别要点,患者能更早获得有效治疗,促进康复。